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歷史的共同生活圈如何被現代政治的國境線撕裂?
《八重山的臺灣人》作者 松田良孝 最新作品
追述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黑潮,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你知道在北風捲起的滔天巨浪中追捕旗魚的「突棒船」漁法是與那國人傳入台灣的嗎?

  你知道20世紀上半葉的與那國人幾乎都來過台灣討生活嗎?

  你知道基隆社寮島、宜蘭南方澳、台東金樽港和成功鎮興盛的漁撈產業是由與那國漁人一手打造起來的嗎?

  台灣東部海域上曾經存在的共同生活圈,隨著戰後國境線的劃設而撕裂。

  松田良孝的《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講述了台灣東部和與那國島曾經共同擁有的庶民歷史,兩地人群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中葉之間往來密切,交流各自擁有的技術和物產,卻在1945年之後被嚴峻的國境線隔絕了。

  台灣東部距離與那國島最近的距離只有111公里,早在清代中葉,兩地之間的人們即有往來。19世紀末年,日本先後將琉球群島及台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疆域,改變了兩地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隸屬於同一個政權之下,此後雙方往來更為密切。

  在當時的與那國人眼中,台灣是教他們「日本化」的導師,幾乎所有的「日本要素」都是透過台灣再轉手傳入與那國。若想從東京寫信到與那國,必須先寄到基隆港再轉送;與那國島民在當地讀完小學之後,若想繼續念書,就得到台灣上學;長大之後若不想繼續當漁民,就是去台灣工作。

  這個日益密切的共同生活圈在1945年日本戰敗時發生劇烈的變化,日本國與中華民國之間劃定了嚴格的國境線,割裂了台灣東北部和與那國島兩百多年來的共同歷史,整個琉球群島上還有陌生的美軍進駐。

  《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說明了兩地的歷史很難被驟然截斷,雖然昔日正常的物資和人員交流如今被視為走私罪行,但兩地人民依然試著偷偷跨越國境線繼續往來,維持共同的經濟生活。不過台灣的局勢變化太快,社會氣氛日趨緊張,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迫使大多數留在台灣討生活的與那國人返鄉避禍,1949年國府大舉遷台之後,更是幾乎斷絕往來。

  但是,過去兩百多年累積起來的歷史記憶不會瞬間消失,曾經發生過的文化交流也處處留下痕跡。近年台琉交往風氣逐漸加溫,也該是時候回頭細細檢視那一段無關政治、屬於庶民生活的共同歷史了。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 廖鴻基 序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松田良孝(Matsuda Yoshitaka)


  1969年2月出生於埼玉縣大宮市,1991年3月畢業於北海道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學科,同年4月進入「十勝每日新聞社」(總社在北海道帶廣市)擔任政治經濟部記者,1993年2月開始於《八重山每日新聞》(總社在沖繩縣石垣市)擔任編輯部記者。《八重山的臺灣人》(2004年,石垣市:南山舍)獲得第二十五屆沖繩時報出版文化獎,2009年於《八重山每日新聞》連載「生還—饑饉:八重山難民的見證」,獲得2010年報業工會聯盟第十四屆新聞報導獎,集結成《疏散到臺灣:「琉球難民」的1年11個月》(2010年,石垣市:南山舍)。

譯者簡介

蘆荻


  台大歷史所碩士畢,大隱於市、靜觀紅塵流轉的癡人一枚。曹雪芹與劉姥姥的愛慕者,目前正致力於如何將茄子做出雞肉味的祕訣。譯有: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野島剛《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峯村健司《站上十三億人的頂端:習近平掌權之路》。
 

目錄

序 雖近猶遠/廖鴻基
基隆.和平島
南方澳(蘇澳南方)

前言
序章 刺旗魚
第一章 前往台灣
第二章 蘇澳南方的琉球人
第三章 新港
第四章 基隆
第五章 終戰
第六章 戰後生活
第七章 重返台灣
第八章 走私
後記

參考文獻

 
 

推薦序

雖近猶遠 海洋文學家
廖鴻基


  那是個還只有收音機的年代,聽廣播劇時,收音機頻道轉著轉著,偶爾會跳出帶著喳喳雜音的日語廣播。阿嬤說,是日本電台的放送。當時我以為,電波或許會像光線漫射有時跨海穿越時空,老遠的從遙遠的日本跑進我們家的收音機裡。

  小時候,好幾次有琉球來的一對中年夫妻到家裡作客,阿嬤和父母用日語與他們交談,記得那男的特別喜歡吃肥豬肉,每一口都讓他好像很久沒吃到豬肉般的搖頭嘆息,女的喜歡吃阿嬤做的台式醬瓜,而我們都喜歡他們帶來帶著甜味和酒味的日式醬瓜。後來才曉得,男的是阿嬤的遠方親戚,年輕時就到琉球做茶葉生意,娶琉球太太。後來,阿嬤和父母也去了琉球拜訪他們好幾趟,每次都會帶回來又甜又好吃的美國巧克力,以及草綠色的美軍衣物和軍毯。

  這些回憶感覺遙遠,就像日本在我印象中那般遙遠。

  花蓮高中海崖下,有個鳥踏石漁村,高中時常翹課去村子裡或海邊徘徊,不少縱谷來的同學寄居在村子裡。大約三十年前為了寫「消失的漁村」為主題的雜誌邀稿,再次回到踏石漁村做訪談,記得村民們在訪談時提及,村裡的房舍建築式樣及工法很特別,村人稱「琉球厝」;

  他們解釋說,村子最早是宜蘭龜山島藍姓家族遷徙至此,後來幾位琉球漁人在此建屋定居,逐漸發展成漁村。

  直到那次做完訪談後,我才曉得,日本雖遠,但琉球好像不遠。

  記得三十歲當討海人第一次出海捕魚,搭乘的是我們討海人稱為「鏢船」的漁船,這種漁船最大不同是有座標台突出於船尖外。中秋過後,東北季風逐漸增強,「丁挽」(白肉旗魚),會在這時節來到台灣東部沿海,牠們常在浪牆上衝浪似的露出尾鰭,鏢漁船就在這個季節冒浪出海鏢獵旗魚。這是一種鏢手立於鏢台前緣,手持長鏢,冒浪追獵海上奔游旗魚的「鏢刺漁業」(本書中稱「突棒船」)。鏢手位置四周並無欄杆或繩索防護,大浪下作業,鏢手平衡感要好,更需十分膽識。

  「不曾見過這樣直接、勇猛,而且死不干休的挑戰,這是一場滔天巨浪般的演出,沒有劇本,沒有觀眾,一場遠離人群的演出。」這是當年我搭乘鏢漁船對於鏢旗魚作業的一段描寫。

  問過不少鏢船老漁人,如此高難度、高風險的鏢刺漁法,如何傳續下來的?

  聽過最多的回答是:「琉球人帶進來的漁法,經我們討海人改良而成。」

  也聽過不少老討海人談起過去在琉球人船上學討海,曾受過「日本精神式」的嚴格訓練,「想當鏢手,船隻一離港,就被叫上去站鏢台,大浪下鏢台劇烈起伏,往往一站上去就是七、八個鐘頭不准下來。」

  經過這些我們老討海人的傳說,這才發現,琉球離台灣真的不遠。

  過去,琉球人頻繁來過我們這裡,曾經住在這裡一段長時間,也在我們海域裡捕魚,並將漁撈技術傳教給我們如今已幾乎完全凋零的老討海人。這些琉球人,在這本《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書中記載,大多數來自與台灣距離最近的與那國島。

  多年的漁村或漁撈經驗,我曉得,與那國島與台灣的關係應該曾經十分密切。

  後來查地圖才確認,就在我時常看海的花蓮海邊,或討海捕魚或尋找鯨豚的海域,往東北東望去,不過大約一百四十公里外,就有一座屬於日本,屬於琉球八重山群島最西緣角落,名為「與那國島」的小島(這座小島離東京二千二百一十二公里遠)。

  不僅驚訝還有些震撼,年輕時看海,常想像那海天盡頭是否有座島嶼、有另一片世界存在?那如歷史記憶般滲入的收音機電波、隨漁村消失而如今已完全不見蹤影的琉球厝、琉球來的親戚、鏢漁船、我們老漁人的琉球討海師傅,在這本書中,那麼具體而近切的就隔著一道黑潮海流,仍然存在於不遠前方。

  《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讀完這本書後,有如一幅記憶拼圖終於完成的感嘆。這本書對焦般,原來如此的還原了原本朦朧不清的記憶而豁然開朗的清晰起來。這書完全、完整的回應了上述個人成長背景與琉球相關的記憶。

  一如本書「後記」提到的,「本書乃是一部描繪與那國島人們與台灣之間往來歷史的作品。」儘管本書設定的閱讀對象是日本讀者,目的是透過兩島間的田野訪談來重新整理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喚起日本重視這段消失中的偏鄉離島,關於琉球群島的生活智慧與文化。

  書中場景,隔著黑潮兩岸,與那國島和台灣,一大、一小兩座海島,同屬太平洋西緣,東亞陸棚東緣,無論地理或人文,都算是同個生活圈。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應該算是群島國,由台灣這座大島,這隻母雞,帶領周遭一百多座小島,一百多隻小雞,組合成的以台灣本島為主的群島國。而與那國島,與台灣過去的種種關係,理應是其中一隻小雞,但現實猶如書名「國境斷裂」,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台灣和與那國島間,被劃上了一條國境線。國境,如一把利刃,一刀劃開了兩座島嶼間雖近猶遠的親密或疏離的今昔之別。

  戰爭結束國界畫下初時,因地理、歷史時空的慣性,兩邊船隻依舊頻仍往返,一段日子後,才因「走私」緣故被嚴格禁絕。書中訪談人物之一,談及走私議題時,拋出了一個頗為震撼的疑問句:「只因為國家分離,所以就得被說成是『走私』嗎?」

  現實如此,兩島間若是母雞小雞關係的話,就是物資運輸,切開來的現實就變成是「走私」。運輸和走私只是活生生被切開的例子,原來兩座島嶼間的人事物原本絡繹不絕來來往往,人為的蠻橫無理劃上一條國界線後,人情、文化、歷史的斷裂如一道再也無法輕易跨越的鴻溝。

  這本書或許是為日本讀者而寫的,但因為和台灣地理、歷史距離不遠,書中盡是熟悉的地名,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陌生的是,今昔對比的差異感,以及本書的日本(與那國島)觀點。

  讓我感嘆最深的是,親密和疏離交錯,不遠但已然遠去的這段台灣面向太平洋的歷史。

  本書開始閱讀時,或許會覺得是一部為了研究目的而作的田野訪查報告,對一般文學作品來說,的確是「硬」了些。但到了後半部閱讀時,就能了解作者的細心及用心,處處是得以證明的真實且近在身邊的臨場感,將本書的張力與魅力欲罷不能的完全給撐開了。

  五年前因參與活動,得以從花蓮港搭船航行至與那國島西側的久部良港。

  航程中當視野中浮出與那國島西崎岬時,回頭還清楚看見台灣高聳的山陵線浮在雲端。聽說在與那國島上,晴朗又水氣少的日子,可清楚看見台灣山嶺。

前言

  距離台灣最近的111公里……

  每當說起有關與那國島的事時,總會在如詩如歌的文句中,湧現起這個旋律。

  這111公里,究竟是連結哪兩個地方的距離呢?

  在與那國島這邊,我們可以立刻清楚地答道,最接近台灣的,就是位在西端的西崎。

  那麼,台灣這邊又是哪個地點呢?

  正確答案是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蘇澳南方(南方澳),一座位於台灣東部的港口城鎮。

  在這「最近的111公里」、狹窄的海路間,曾經有過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與那國島的島民曾積極奔走於這條路上。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從以前一直到戰爭結束後數年的時期。

  為了什麼目的而奔走呢?

  有些人是為了工作。

  也有些人是為了求學。

  還有些人是活躍於與那國與台灣之間,從事著「地下貿易」的工作。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也會想試著從與那國島前往蘇澳南方一趟吧!不過,只要稍微調查一下,就可以發現這並不是一段輕鬆愉快的旅程。

  首先,你必須從與那國島前往石垣島或那霸,從那裡搭飛機前往台灣的台北市;接下來,你要從台北搭巴士或是火車,花上兩個小時來到蘇澳火車站,接著還要再轉乘巴士或計程車,才能抵達蘇澳南方。

  這樣一趟就得花上一整天,搞不好還得先找個地方住宿下來才行。所謂「最近的111公里」的旋律,其實遠比歌頌的還要遙遠許多。

  「既然如此,那麼與那國島和台灣,事實上並非如此接近是嗎?」

  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吧!

  不過,還請稍安勿躁,不要這麼急著做出結論。

  渡過這片海洋,從與那國島前往台灣的人們,他們的想法是怎樣的?請側耳傾聽他(她)們的話語吧。然後,你應該就能體會到一水相連的與那國島和台灣,那種彼此貼近的感覺。

  本書,正是一本以那些渡過海洋前來台灣的人們所言所語為主軸,描繪出與那國島和台灣關係的作品。同時,我也嘗試用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將描述當時景況的紀錄與文獻包含其中,好重新建構起那段只屬於與那國島、與台灣之間密切牽繫的歷史。

  故事的開頭是從大海開始的。

  我提起筆,開始描繪某個渡海前往台灣的與那國島年輕人,追逐旗魚的畫面──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922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序章
 
漁船在猛烈吹襲的北風中追逐著獵物。這是一種被稱為「突棒船」的漁船,特色是在船首有一塊細長伸出、可以供人站立其上的甲板;漁夫會站在這塊甲板上,對海裡游的旗魚投下魚叉,給牠們致命一擊。
 
與那國島祖納出身的松川政良(1918年生),過去曾在台灣東部的漁港—蘇澳南方和兄弟一起搭乘突棒船,並擔任投擲魚叉的工作。「我的眼力可是非比尋常喔!在整個與那國島,論起找旗魚的眼力,可沒人能超過我哪!」在台灣追逐旗魚的政良,在被遣返回與那國後依然繼續搭乘突棒船。對於自己能輕易找出海中的旗魚、堪稱島上第一的眼力,政良感到相當自豪;即使在已經年紀超過九十歲的現在,他還是能夠不戴眼鏡看報紙。這敏銳的眼力,究竟是如何尋找旗魚的呢?
 
當波浪捲起、浪頭高漲的時候,(旗魚的)尾巴一定會突出水面。根據波浪起伏的高低,有時候(尾巴)會冒出五寸,有時則會冒出一尺。
 
「五寸」僅僅十五公分,而「一尺」也只有三十公分左右。政良就在這波浪洶湧起伏的海面上,僅僅憑著一點點尾鰭的尖端,用他的眼睛找出旗魚、向海面投出魚叉。「小於五寸的話,就有點難找了哪!」政良又這麼說。簡言之,就算尾鰭只突出海面區區十公分左右,他也能找到旗魚的蹤影。漁夫搭乘的突棒船、海面的波浪,還有在水面正下方游泳的旗魚,一切全都在移動中;在這種狀況下,只憑這樣一點線索去找尋旗魚……
 
這種事,真有可能辦得到嗎?
 
辦得到。大概一百到一百五十公尺就能看見了。當然,普通的門外漢是看不到的;就算對他們說「你看、在那裡唷!(旗魚在那裡游泳唷)」,(那些不習慣的人)還是會問「在哪裡」,怎麼找也找不著。我啊,因為打從二十二、三(歲)起就在幹這行,老早就習慣的緣故,對於「在怎樣的地方、在多高的浪底下,這東西(尾鰭)會冒出來」,已經十分駕輕就熟,所以只要(旗魚)一往這邊過來,一定會馬上看見,然後咻的一下、就把牠給(抓)到手啦!
 
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與台灣之間,最近之處不過距離一百一十一公里。在這黑潮流經的海洋裡,搭乘突棒船的與那國島民並不只有松川兄弟;在台灣還是日本殖民地的時候,人們的往來其實是相當頻繁的。
 

 

 

 

什麼是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是發生於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常見的乳房腫瘤。許多人一聽到「腫瘤」兩字就惶惶不已,但實際上這個是非常常見的乳房「良性」疾病。 乳腺纖維瘤產生的原因是目前不是很明確,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乳腺小葉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有關,纖維細胞所含受體的質和量異常,雌激素是本病發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纖維瘤發生於卵巢功能期。其內組織結構主要是增生的乳腺小葉細胞、上皮導管、纖維組織、脂肪組織和異常的毛血管等。臨床表現:好發於乳腺外上象限,單發或多發,質如硬象皮有彈性,表面光滑,易於推動,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部分感覺局部疼痛,月經周期腫癥狀稍重,但對腫塊大小並無影響。 患者怎樣發現自己長了乳腺纖維瘤? 由於乳腺纖維瘤是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所以一般患者都不會有什麼特殊的不適癥狀。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可以用手摸到腫瘤,感覺像摸到一粒花生米或者小黃豆,質地就像橡皮,但是大多數的患者還是通過體檢超聲發現的,一方面可能是患者比較馬虎,有一些臨床上3~4厘米的腫瘤,患者本人都沒發覺,另一方面可能是腫瘤比較小,位置比較深,患者自己摸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定期體檢很有必要。 體檢可發現乳房腫塊呈卵圓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小者如櫻桃,大的瘤徑可超過10 厘米,腫塊生長緩慢,表面光滑,觸之質韌。 目前乳腺纖維瘤最佳的診斷手段除了臨床醫生的查體,還有影像學診斷(鉬靶攝片、超聲診斷、核磁共振)和穿刺活檢,其中穿刺活檢可以明確其病理性質。 乳腺纖維瘤癌變率高嗎? 乳腺纖維瘤癌變率不高,但也不會自行消失。目前文獻報導腺纖維瘤癌變的幾率是0.038~0.12%。雖然癌變幾率很低,但大多數的乳腺纖維瘤並不會自行消失,有一部分會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生鈣化。但鈣化分為良性與惡性,所以如果出現必須確定是不是乳腺纖維瘤的鈣化,那麼就需要病理檢查了。 乳腺纖維瘤患者在治療上都存在哪些問題? 除了第二點說的因多數乳腺纖維瘤無自覺癥狀,因而很多患者不會及時發現和治療外,還存在如下問題: 1)諱疾忌醫:乳腺纖維瘤多數為年輕女性,既是發現了乳腺包塊也不敢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2)盲目治療,相信一些中草藥「活血化淤」「理氣散結」等,以為可以散掉包塊。 3)亂用西藥的激素治療,雖然乳腺纖維瘤的形成與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有關,但機理並不明確,用雄性激素去對抗治療是不科學的,且副作用非常大。 4)害怕開刀,手術切除腫瘤後乳腺留下手術疤痕。 有了乳腺纖維瘤後,怎麼辦? 對於初次發現的,腫塊 而對於1)乳腺纖維瘤體積比較大,或者短期內迅速增大2)患者準備結婚或準備懷孕3)纖維瘤伴異型增值性病變,這三種情況,則需要進行治療。 1、乳腺纖維瘤的治療方法有如下三種: 1)傳統外科手術 2)麥默通微創手術 3)局部熱消融術 首先,傳統外科手術,具有 1)手術創傷大; 2)術後容易在乳房周圍留下疤痕 ; 3)術後恢復慢,影響工作和生活; 4)嚴重影響乳房美觀,給女性朋友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等缺點。 腫瘤局部熱消融治療是繼外科切除和麥默通手術之後,又一種具有腫瘤治癒潛力的介入性微創治療技術。射頻消融是其最傑出的代表。該治療是在影像技術(超聲、CT,MRI等)引導下,經皮膚穿刺,將電極針直接刺入腫瘤組織中。在高頻突變電流作用下,腫瘤組織內離子互相摩擦、碰撞,產生生物熱效應,使腫瘤區域溫度達到65℃~95℃,造成腫瘤細胞凝固型壞死,進而達到徹底殺滅腫瘤的目標。 2、乳腺纖維瘤局部消融的優勢: (1)美觀:術後頸部無疤痕,病人恢復快,消融針眼術後2-3天就完全癒合,滿足人們對美觀的需求; (2)消融灶吸收率高:本院隨訪資料顯示,三個月消融灶縮小率在67% 以上,有些患者3個月消融灶完全吸收; (3)精準治療: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高度選擇性治療,最大限度消滅結節; (4)可重複操作; (5)安全:不易損傷周圍組織結構; (6)有效性:多髮結節可以同時治療; (7)安全:風險性小,對老年、臟器功能障礙者更為適合; (8)簡便快捷,病人痛苦小,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3、乳腺纖維瘤局部消融效果評估: 1)病灶體積變化: 完全消融率(%)= 完全消融例數(N)/ 總治療例數(N)× 100% 超聲造影評價治療後第30天±5天乳腺結節的消融情況,即乳腺結節經局部熱消融後被徹底滅活無殘留,來反映治療的效果 2)病灶體積縮小率 3)消融灶內部結構變化,如鈣化 結果 完全消融率達到95%以上 隨著時間增加,病灶體積縮小率明顯升高(40%~75%) 隨著時間增加,患者對於乳腺腫塊的觸感明顯減弱 隨著時間增加,結節吸收率增加 纖維腺瘤的預後。纖維腺瘤消融術後一般不會復發。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不同部位再次長出纖維瘤,這個叫再發,不是復發。雖然,乳腺纖維瘤是良性腫瘤,基本不會惡變,但是惡變的機率還是有的,需要提高警惕。 4、乳腺纖維瘤局部消融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適應證: (1)乳腺良性腫瘤,如乳腺纖維腺瘤、乳腺腺病等,尤其適用於多發纖維腺瘤者; (2)行麥默通手術困難者,如位於乳暈深部或者接近皮膚的乳腺纖維腺瘤等; (3)年老體弱或者伴有嚴重基礎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術或者化療,而臨床又需要減瘤的乳腺癌患者; (4)≤ 2cm 的局限性乳腺癌者; (5)由於擔心惡變等造成思想顧慮較重影響生活而拒絕臨床觀察,強烈要求治療; (6)出於美容需求,拒絕傳統外科切除者; 禁忌癥: (1)嚴重凝血機制障礙; (2)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 付琦 ● 昆明三一一醫院介入科主任醫師 昆明三一一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主任醫師,教授,腫瘤內科專家、中華醫學會會員、北京醫師協會會員、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專科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內科學》雜誌專家編輯委員會常務編委。 擅長:各種惡性腫瘤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放療、化療、微創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及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與鑑別診斷,對腫瘤影像及分子病理學診斷及臨床轉化性治療頗有經驗。在CT引導下灌注栓塞、射頻、微波、氬氦刀、化學消融方面有較深造詣,其中動脈灌注栓塞聯合多種消融微創手術綜合治療腫瘤方面已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gRnaLD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775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中區短龐克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太平洋SOGO附近不顯老的髮型推薦染髮髮廊台中內彎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大里減齡的燙髮風格推薦染髮髮廊
潭子自然蓬鬆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霧峰髮根不好剪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潭子後梳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大雅瀏海減齡方式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專業剪髮后里如何維持頭髮的顏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后里微卷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龍井不顯老的髮型推薦染髮髮廊 外埔日韓風格染髮‎推薦髮廊 霧面質感台中染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本年度最佳產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